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中寒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肝中寒證

肝中寒證,中醫病證名。是指肝臟受寒邪所致的病證。

病因病機

肝主疏泄,主藏血。寒邪侵襲肝臟,可使肝氣鬱結,疏泄失常,或寒邪直中肝臟,使肝陽受損,肝失疏泄,或寒邪客於肝經,阻遏氣血運行,均可導致肝中寒證的發生。

臨床表現

肝中寒證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  • 胸脅脹痛,疼痛性質多為隱痛、鈍痛,可向肩背部放射。
  • 兩臂不舉,手指麻木,或伴有頭痛、頭暈、目眩、耳鳴、耳聾等。
  • 舌淡苔白,脈沉細。
  • 女性患者可伴有月經不調、痛經等。

診斷

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寒邪侵襲肝臟的病機,可以診斷為肝中寒證。

鑑別診斷

肝中寒證與肝鬱氣滯證、肝陽虛證均可出現胸脅脹痛,但肝鬱氣滯證多見於情志不舒、肝氣鬱結者,症見胸脅脹痛、噯氣、胸悶、脅肋脹痛,舌苔薄白,脈弦;肝陽虛證多見於素體陽虛、久病體虛者,症見胸脅脹痛、畏寒肢冷,面色蒼白,舌淡苔白,脈沉細。

治療

肝中寒證的治療,以疏肝散寒為主。可選用二柴胡飲、正柴胡飲、不換金正氣散等方。

預防

平時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飲食宜清淡,少吃生冷油膩食物。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結語

肝中寒證是一種常見的肝臟疾病,臨床表現以胸脅脹痛、兩臂不舉、舌淡苔白、脈沉細為主。治療以疏肝散寒為主。平時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飲食宜清淡,少吃生冷油膩食物。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