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肝脹是中醫的病名,指因寒氣上逆或怒氣傷肝而導致脅下脹滿或痛的症狀。《靈樞·脹論》中描述了肝脹的病症,說肝脹表現為脅下腹部的脹滿和痛,並會引導到小腹。

《醫醇剩義·脹》指出,寒氣上逆會導致兩種氣相積,使肝木怒張,而脅下則是肝木的位置,所以肝脹的症狀中包括痛引到小腹。《醫醇剩義·脹》也提到,治療肝脹需要疏肝化濁,推薦使用青陽湯來治療。

《金匱翼·脹滿諸論》則說明瞭肝脹是怒動肝火,逆於中焦的症狀,主要表現為口苦,脈弦,並延伸至脅部和小腹的脹滿或痛,且伴有身體發熱和氣逆。

肝脹也可以指眼睛無故脫出的情況,《增廣驗方新編·目部》中提到這種情況時稱為肝脹,並推薦使用羌活煎濃湯或羌活燒煙來治療。

總結來說,肝脹的症狀主要是脅下少腹的脹滿或痛,發作時會伴隨身體發熱和氣逆,口苦和脈弦。治療肝脹的方法主要是疏肝化濁和清熱解毒,常用的方藥有青陽湯和柴胡疏肝散。預防肝脹的方法則包括保持心情舒暢,飲食調理,適當運動以及定期體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