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肝脹,中醫病名。因寒氣上逆傷肝或怒氣傷肝所致脅下少腹脹滿或痛之證。

《靈樞·脹論》:「肝脹者,脅下滿而痛引小腹。」

《醫醇剩義·脹》:「寒氣上逆,則兩氣相積,而肝木怒張,脅下乃肝木之本位,痛引小腹,則壅極而決矣。當疏肝化濁,青陽湯主之。」

《金匱翼·脹滿諸論》:「肝脹,怒動肝火,逆於中焦,其症口苦脈弦,脅及小腹脹滿或痛,發則身熱氣逆是也。」

參見脹病條。

2.指目睛無故脫出的怪疾。

《增廣驗方新編·目部》:「眼珠無故涌出垂下,大便下血,亦有不便血者,名曰肝脹。羌活煎濃湯,乘熱先熏後服,即入。或用羌活燒煙熏之,更妙。」

肝脹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脅下少腹脹滿或痛,發則身熱氣逆,口苦脈弦。

肝脹的治療方法主要以疏肝化濁、清熱解毒為主,可用青陽湯、柴胡疏肝散等方藥治療。

肝脹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1.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2.注意飲食調理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,多吃新鮮蔬果。

3.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
4.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