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陽化火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肝陽化火
肝陽化火,病證名。肝陽亢盛則熱,熱極則動風化火,為肝陽上亢之重證。參肝火條。
《醫宗金鑒·雜病心法要訣·肝陽化火》:「肝陽化火,則頭痛目赤,口苦咽乾,煩躁易怒,脅肋脹痛,或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尿血,或發斑、發疹、發狂、發顛。」
肝陽化火的病因,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- 先天稟賦不足,肝陽不足,後天失養,肝陽偏亢。
- 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久而化火。
- 飲食不節,過食肥甘厚味,生痰生火。
- 勞倦過度,肝失疏泄,肝陽上亢。
- 外感風熱,邪入肝經,肝陽受擾,化火上炎。
肝陽化火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- 頭痛目赤,多為脹痛,伴有目眩、耳鳴、流淚。
- 口苦咽乾,常伴有口臭、舌紅苔黃。
- 煩躁易怒,情緒不穩,容易發脾氣。
- 脅肋脹痛,多為隱痛,可伴有胸悶、氣短。
- 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尿血,多為鮮紅色,量少。
- 發斑、發疹、發狂、發顛,多見於肝陽化火嚴重者。
肝陽化火的治療,以清肝瀉火、平肝潛陽為主。常用方藥有龍膽瀉肝湯、天麻鉤藤飲、羚羊角清肝湯等。
肝陽化火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飲食清淡,少吃肥甘厚味。
-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-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肝陽化火是一種常見的肝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大家一定要重視肝陽化火的預防和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