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肝陽
肝陽為中醫生理學名詞,指肝臟功能活動中的陽氣部分,與肝陰相對,共同維持肝的生理平衡。肝陽主升發、疏泄,具有推動氣血運行、調暢情志及促進消化吸收等功能,其特性主動、主散,與肝陰的靜守、滋潤相互制約,形成動靜協調的狀態。
肝陽的生理功能
- 升發疏泄
肝陽的升發特性,使氣機向上、向外運動,協助肝完成「疏泄」功能。此功能體現於:- 調暢氣血:推動氣血運行至全身,尤其影響情緒與筋脈活動。
- 促進消化:協調脾胃氣機升降,助膽汁分泌以消化水穀。
- 調節情志:肝陽的溫煦與升發之力,使人精神振奮、思維敏捷;若失衡則易怒或抑鬱。
-
溫煦筋脈
肝陽通過溫養筋脈與關節,維持肢體運動的靈活度。若肝陽不足,可出現筋脈拘急、手腳麻木等症狀。 - 與肝陰的動靜平衡
肝陽需與肝陰協調,陰斂陽散,陰靜陽動。肝陽過亢則化火,耗傷肝陰;肝陽不足則升發無力,氣機鬱滯。
肝陽與相關病理
- 肝陽上亢
因肝陰不足或情志過極,導致肝陽不受制約而升騰過度,表現為頭暈目眩、面紅耳赤、急躁易怒等,甚則引發中風。 - 肝陽虛衰
肝陽不足時,升發與溫煦功能減弱,常見畏寒肢冷、膽怯憂鬱、月經遲滯等,此證較肝陽上亢少見,多與腎陽虛相關。
肝陽的調節與關聯
肝陽與其他臟腑密切互動,尤其依賴腎陰(水)的涵養(「肝腎同源」),亦受心火與肺金的影響。治療上,肝陽上亢需滋陰潛陽,如用天麻、鉤藤;肝陽不足則溫補肝氣,可配伍肉桂、吳茱萸等。
肝陽的理論貫穿中醫對氣機、情志及代謝的理解,其平衡與否直接影響整體生理狀態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