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
名詞介紹


肝血是中醫學名詞,指肝臟所藏之血。肝血具有調節全身各部分血量,制約肝陽[1]偏亢,維持肝臟各方面功能的作用。肝血不足可出現血虛,兩目乾澀昏花,筋脈拘急,肢体麻木[2],屈伸不利等症狀。

肝血不足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先天不足:由於父母遺傳,導致肝血不足。
  2. 後天失血[3]:由於外傷、手術、月經過多[4]等原因導致肝血損失過多。
  3. 肝失藏血:由於肝臟功能失調,導致肝血不能正常貯藏。
  4. 脾胃虛弱:由於脾胃功能不佳,導致運化水谷精微[5]的能力下降,從而影響肝血的生成。
  5. 氣血兩虛:由於氣血不足,導致肝血也不足。

肝血不足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兩目乾澀[6]昏花:由於肝血不足,不能上榮於目,導致兩目乾澀、視物模糊。
  2. 筋脈拘急:由於肝血不足,不能濡養筋脈,導致筋脈失去濡養而變得拘急、疼痛。
  3. 肢体麻木:由於肝血不足,不能濡養四肢,導致四肢麻木、疼痛。
  4. 屈伸不利:由於肝血不足,不能濡養筋骨,導致筋骨失去濡養而變得僵硬,屈伸不利。
  5. 頭暈目眩:由於肝血不足,不能上榮於頭,導致頭暈目眩。
  6. 耳鳴耳聾:由於肝血不足,不能上榮於耳,導致耳鳴耳聾。
  7. 失眠多夢:由於肝血不足,不能濡養心神,導致失眠多夢。
  8. 健忘:由於肝血不足,不能濡養心脾,導致健忘。
  9. 食欲不振:由於肝血不足,不能濡養脾胃,導致食欲不振。
  10. 月經不調:由於肝血不足,不能濡養沖任,導致月經不調
  11. 不孕:由於肝血不足,不能濡養胞宮,導致不孕。
  12. 早衰:由於肝血不足,不能濡養全身,導致早衰。

肝血不足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補益肝血:可以使用四物湯歸脾湯、大補肝血湯等中藥進行治療。
  2. 活血化瘀:可以使用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等中藥進行治療。
  3. 疏肝理氣:可以使用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中藥進行治療。
  4. 健脾益氣:可以使用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等中藥進行治療。
  5. 滋陰養血: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中藥進行治療。

肝血不足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要注意休息,避免熬夜。
  2. 要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3. 要注意飲食營養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。
  4. 要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5. 可以通過按摩針灸、拔罐等中醫手段進行治療。

肝血不足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導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如果出現肝血不足的症狀,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。

參考資訊


  1. 肝阳_百度百科

  2. 麻木(交通工具)_百度百科

  3. 急診醫學/失血量的估計 - A+醫學百科

  4. 月经过多_百度百科

  5. 精微:基本信息,引證解釋,_中文百科全書

  6. 肝陰虛 - 百度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