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虛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肝虛證
肝虛證是指肝臟精血不足所表現的證候。
《脈經》卷二:「肝虛,……病苦脅下堅,寒熱,腹滿,不欲飲食,腹脹,悒悒不樂,婦人月經不利,腰腹痛。」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一:「肝虛之狀,其病面青,善詰善怒,臍左有動氣,按之牢若痛,不欲飲食,悒悒不樂,恐惕如人將捕之。」
《本草經疏》載肝虛十證:胸脅痛,屬肝血虛,肝氣實,因而上逆;轉筋,屬血虛;目光短,屬肝血虛,及腎水真陰不足;目昏,屬肝血虛有熱,兼腎水真陰不足;目翳,屬肝熱,兼腎水不足;亡血過多,角弓反張,屬肝血虛有熱;少腹連陰作痛,按之則之,屬足厥陰經血虛;偏頭痛,屬血虛,肝家有熱,不急治之,久必損目;目黑暗眩暈,屬血虛,兼腎水真陰不足;肥氣屬氣血兩虛,肝氣不和,逆氣與瘀血相並而成。
肝虛證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- 精神神志方面:肝主藏魂,肝虛則魂不守舍,可見精神萎靡、不思飲食、失眠多夢、健忘等;
- 胸脅部位:肝主疏泄,肝虛則疏泄失常,可見胸脅脹痛、肋骨下緣不適等;
- 消化系統:肝主藏血,肝虛則血不上榮,可見食欲不振、腹脹、腹痛、大便溏薄等;
- 婦科方面:肝主生殖,肝虛則月經不調、經量少、色淡、質稀等;
- 其他:肝虛可導致全身倦怠、四肢乏力、頭暈目眩、耳鳴、視物模糊等。
肝虛證的治療以補益肝血、疏肝理氣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- 四物湯:主要由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組成,具有補血、活血、調經的功效,適用於肝血虛所致的月經不調、經量少、色淡、質稀等症;
- 逍遙散:主要由柴胡、白芍、當歸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組成,具有疏肝理氣、養血健脾的功效,適用於肝鬱脾虛所致的胸脅脹痛、食欲不振、腹脹、腹痛等症;
- 大補肝腎湯:主要由熟地黃、山藥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杜仲、牛膝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茯苓、甘草組成,具有補益肝腎、強筋健骨的功效,適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、腿腳無力、耳鳴、視物模糊等症。
肝虛證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;
-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疲勞;
- 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;
-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;
-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早期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