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虛汗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肝虛汗

肝虛汗是中醫名詞,指由於肝虛所致的自汗證。肝主疏泄,主藏血,如果肝虛則疏泄功能無力,血液就無法正常運行,導致出現自汗症狀。肝虛汗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自汗、盜汗、手足心熱、頭暈目眩、腰膝酸軟、食慾不振、面色蒼白、舌淡苔白、脈細弱。

肝虛汗的治療

肝虛汗的治療以補益肝陰、疏肝理氣為主。常用的方藥有白芍湯、四物湯、逍遙散等。

  • 白芍湯由白芍、生地、當歸、川芎、甘草組成,具有養血柔肝、疏肝理氣的功效。適用於肝虛血虧、肝失疏泄所致的自汗、盜汗、頭暈目眩、腰膝酸軟等症。

  • 四物湯由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組成,具有補血養血、活血調經的功效。適用於血虛所致的月經不調、經閉、痛經、崩漏等症。

  • 逍遙散由柴胡、白芍、當歸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組成,具有疏肝理氣、健脾和胃的功效。適用於肝鬱脾虛所致的胸脅脹痛、胃脘不舒、食慾不振、腹脹便溏等症。

肝虛汗的預防

肝虛汗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2.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飲食清淡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4.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5.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早期治療。

如果出現自汗、盜汗等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