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虛寒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肝虛寒證是指素體陽虛,肝臟虧損所表現的證候。
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一記載:「病苦脅下堅,寒熱,腹滿不欲飲食,腹脹,悒悒不樂,婦人月經不利,腰腹痛,名曰肝虛寒也。」
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.肝膽經虛實寒熱證治》記載:「肝虛寒,兩脅滿,筋急,不得太息,寒熱,腹滿,不欲飲食,悒悒不樂,四肢冷,發搶心腹痛,目視(目巟)(目巟),或左脅偏痛,筋痿,腳弱。」
肝虛寒證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兩脅脹滿,疼痛。
- 筋急,不得太息。
- 寒熱交錯,腹脹不欲飲食。
- 悒悒不樂,四肢冷。
- 發搶心腹痛,目視(目巟)(目巟),或左脅偏痛,筋痿,腳弱。
肝虛寒證的治療原則是補肝,參以溫通。常用方藥有補肝湯、補肝細辛散、防風補煎、加減六君子湯等。
肝虛寒證的預防主要是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飲食上要注意多吃溫熱、滋補的食物,少吃生冷、寒涼的食物。作息上要規律,不要熬夜。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