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肝癇,又稱肝風內動,是指由於肝陽上亢、肝風內動所引起的以抽搐、昏厥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。

肝主疏泄,主藏血,肝氣正常則疏泄條達,血液運行通暢。若肝氣鬱結,疏泄不及,肝陽上亢,則可導致肝風內動,出現抽搐、昏厥等症狀。

肝癇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1.抽搐:常見於小兒,多在夜間發作,發作時全身肌肉強直,四肢抽動,面色青紫,牙關緊閉,舌強不伸,甚則昏迷。

2.昏厥:多見於成人,發作時突然倒地,不省人事,面色蒼白,四肢冰涼,呼吸微弱,脈微細欲絕。

3.其他症狀:肝癇患者常伴有頭痛、眩暈、耳鳴、目赤、口苦、咽干、胸脅脹痛、食欲不振、大便乾結、小便黃赤等症狀。

肝癇的治療以疏肝解郁、平肝熄風為主。常用中藥有柴胡、白芍、香附鬱金、川芎、天麻、鉤藤、羚羊角等。

肝癇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1.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2.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疲勞。

3.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4.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
5.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早期治療。

肝癇是一種嚴重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危及生命。因此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