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死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肝死臟

肝死臟,中醫名詞。指肝之真臟脈。其脈象浮取則弱,沉取則如繩索,應手即去,不能復來,或曲如蛇行。《金匱要略.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》:「肝死臟,浮之弱,按之如索不來,或曲如蛇行者,死。」肝病見此脈象為臟氣已絕,預後不佳。

肝死臟的臨床表現為:

  • 面色青白,目睛黯淡無光。
  • 身體消瘦,四肢乏力。
  • 食欲不振,大便溏薄。
  • 小便短赤,尿量減少。
  • 舌淡苔白,脈沉細無力。

肝死臟的治療以扶正固本、滋陰養血為主。可選用以下中藥:

  • 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山藥、澤瀉、丹參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何首烏、枸杞子、女貞子等。

肝死臟的預後取決於病情嚴重程度和患者體質。如果病情較輕,患者體質較好,經過積極治療,可以治癒。如果病情較重,患者體質較差,經過積極治療,可能會留下後遺症。

肝死臟是一種嚴重的肝臟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危及生命。因此,如果出現肝死臟的臨床表現,應立即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