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肝陰虛

肝陰是指肝臟所貯藏的陰血和陰液。肝陰與肝陽相互為用,相互制約,保持陰陽協調。如肝氣太過,肝陽偏亢,可以耗傷肝陰;而肝陰不足,則可以引起肝陽上亢。肝陰不足,可出現一系列症狀,詳見肝陰虛條。

病因與臨床表現

肝陰虛是指肝臟陰液不足的病理狀態,其病因主要有以下三點:先天不足、後天失養以及病理因素。肝陰虛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肝火上炎、肝腎陰虛和陰虛內熱等。

肝火上炎的症狀包括頭暈目眩、耳鳴、耳聾、面紅目赤、口苦咽乾、煩躁易怒、失眠多夢等。如果肝陰虛日久,還可能導致肝腎陰虛,其症狀為腰膝酸軟、腿腳無力、眩暈耳鳴、耳聾、視物模糊、遺精早泄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等。肝陰虛還可導致陰虛內熱,表現為午後潮熱、盜汗、手足心熱、口乾咽燥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等。

治療與預防

對於肝陰虛的治療,主要以滋陰養肝為主。常用的方藥有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、天王補心丹等。

而對於肝陰虛的預防,應注意以下幾點:飲食調養、起居調養、情志調養以及適當運動。飲食宜清淡,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起居要有規律,不要熬夜,注意勞逸結合。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肝陰虛是一種常見的病理狀態,若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