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疝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肝疝,又稱陰囊濕癢,是一種以陰囊紅腫或濕癢為主要症狀的疾病。多因濕熱鬱結肝經而致。臨床表現為陰囊濕癢,紅腫疼痛質硬,或並全身寒熱,或由尿道口流出白色分泌物。

治療上宜清熱、利濕、化濁、止癢。常用方藥有龍膽瀉肝湯、茵陳蒿湯、大黃蟅蟲丸等。

肝疝的病因病機

肝疝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

  1. 濕熱蘊結肝經:肝主疏泄,主藏血,若肝失疏泄,氣機不暢,濕熱內生,蘊結肝經,則可導致陰囊濕癢、紅腫疼痛。
  2. 脾虛濕盛:脾主運化水濕,若脾虛運化失常,水濕內停,下注膀胱,可導致小便不利,濕熱下注,蘊結肝經,亦可導致陰囊濕癢、紅腫疼痛。

肝疝的臨床表現

肝疝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陰囊濕癢:是肝疝最主要的症狀。患者常常感到陰囊瘙癢難忍,夜間尤甚。
  2. 紅腫疼痛:陰囊皮膚可出現紅腫、疼痛,質地堅硬。
  3. 全身寒熱: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寒熱,或發熱不退。
  4. 尿道口流出白色分泌物:部分患者可由尿道口流出白色分泌物。

肝疝的診斷

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相關檢查,可以確診肝疝。

肝疝的治療

肝疝的治療以清熱、利濕、化濁、止癢為主。常用方藥有龍膽瀉肝湯、茵陳蒿湯、大黃蟅蟲丸等。

龍膽瀉肝湯具有清熱利濕、瀉肝膽火的作用,適用於肝熱濕盛、肝膽鬱結所致的陰囊濕癢。

茵陳蒿湯具有清熱利濕、退黃的作用,適用於濕熱蘊結、小便不利、黃疸等症。

大黃蟅蟲丸具有清熱利濕、化濁止癢的作用,適用於濕熱下注、陰囊濕癢、紅腫疼痛等症。

肝疝的預防

肝疝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保持外陰清潔,勤換內褲。
  2. 避免久坐、久站,注意勞逸結合。
  3. 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4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肝疝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但如果治療不當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,以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