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氣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肝氣熱的解釋及臨床表現: 肝氣熱是中醫學中用來形容筋痿病機的名詞。當肝氣鬱結而產生熱,消耗了肝腎陰血,導致筋膜失去養分,使筋膜拘急收縮,引起筋痿症狀。

具體臨床表現為:

  1. 筋痿:四肢筋肉失去養分,表現為痿軟無力,行走困難。
  2. 口苦:肝經與目相連,肝氣熱會擾亂清陽,表現為目赤腫痛、視物模糊。
  3. 脅痛:肝主疏泄功能,肝氣積聚而形成熱,可導致脅肋部位脹痛。
  4. 失眠:肝主藏血,肝氣熱會擾亂心神,導致失眠和多夢。
  5. 頭痛:肝主疏泄,肝氣積聚而形成熱,可引起頭痛和眩暈。
  6. 月經不調:肝主藏血,肝氣鬱結形成熱,可導致月經不調和痛經。
  7. 便祕:肝主疏泄功能,肝氣鬱結化熱,可引起大便祕結。

肝氣熱的治療方法:

  1. 清肝熱:可以使用龍膽瀉肝湯、大柴胡湯等中藥處方來清熱解毒。
  2. 養肝陰: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等中藥來養肝陰。
  3. 疏肝理氣:可以使用柴胡疏肝散、逍遙散等中藥來疏肝理氣。

肝氣熱的預防方法:

  1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2. 適度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3. 飲食清淡,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。
  4. 不熬夜,保持充足睡眠。
  5. 定期進行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肝氣熱的跡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