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氣逆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肝氣逆證是指由於肝氣上逆或橫逆所出現的證候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一:「肝氣逆則面青多怒。」

《類證治裁》卷二:「脅痛吐血者,肝氣逆也,化肝煎。」

卷二:「怒鬱傷肝氣逆,解肝煎。」

《西溪書屋夜話錄》謂肝氣逆上沖心,熱厥心痛者,宜泄肝,藥用金鈴子、延胡、吳萸、川連。兼寒去川連,加椒、桂;寒熱俱有者,仍入川連,或再加白芍。

肝氣上逆沖肺,猝得脅痛,暴上氣而喘者,宜抑肝,藥用吳萸汁炒桑皮、蘇梗、杏仁、橘紅。

肝氣橫逆乘脾,脘腹脹痛者,治宜培土泄木,用六君子湯加吳萸、白芍、木香。

肝氣乘胃,脘痛嘔酸者,二陳加左金丸,或白蔻、金鈴子等。

肝氣逆證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  1. 面色青紫,多怒易暴。
  2. 胸脅脹痛,噯氣吞酸。
  3. 心煩失眠,急躁易怒。
  4. 月經不調,經前乳房脹痛。
  5. 舌質紅,苔薄,脈弦。

肝氣逆證的治療原則是疏肝解郁,平肝降逆。常用方藥有柴胡疏肝散、逍遙散、丹梔逍遙散等。

肝氣逆證的預防方法是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,注意勞逸結合,適當進行體育鍛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