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火五更泄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肝火五更泄瀉,中醫病名。因惱怒傷肝,肝氣怫逆化火所致五更泄瀉。見《症因脈治.肝火五更泄瀉》。其證脅肋常痛,痛連小腹,夜多不寐,每至五更,小腹左角一汛、急欲登廁,一瀉而止。脈多弦數或洪大。治宜清肝瀉火,用龍膽瀉肝湯、柴胡梔連湯、左金丸、梔連戊己湯等方。
肝火五更泄瀉,是指由於惱怒傷肝,肝氣怫逆化火,導致五更泄瀉的一種病證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脅肋常痛,痛連小腹,夜多不寐,每至五更,小腹左角一汛、急欲登廁,一瀉而止。脈多弦數或洪大。
肝火五更泄瀉的病因病機,主要與肝氣鬱結、肝火上炎有關。肝主疏泄,主藏血,若因惱怒等因素導致肝氣鬱結,肝氣不舒,則可導致肝火上炎,灼傷陰津,從而出現脅肋常痛、痛連小腹、夜多不寐、每至五更,小腹左角一汛、急欲登廁,一瀉而止等症狀。
肝火五更泄瀉的治療,以清肝瀉火為主。常用方藥有龍膽瀉肝湯、柴胡梔連湯、左金丸、梔連戊己湯等。
龍膽瀉肝湯由龍膽草、黃芩、梔子、澤瀉、木通、大黃、當歸、生地黃、丹皮、白芍、甘草組成。本方具有清肝瀉火、利膽退黃的功效,主要用於治療肝膽實火所致的脅痛、目赤、黃疸、小便短赤等症。
柴胡梔連湯由柴胡、黃芩、梔子、生薑、大棗、甘草組成。本方具有疏肝解郁、清熱瀉火的功效,主要用於治療肝鬱化火所致的脅痛、口苦、咽干、目赤、頭痛、煩躁等症。
左金丸由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牡丹皮、赤芍、大黃、甘草組成。本方具有清熱瀉火、涼血解毒的功效,主要用於治療肝火熾盛所致的脅痛、口苦、咽干、目赤、頭痛、煩躁等症。
梔連戊己湯由梔子、黃連、黃芩、當歸、生地黃、丹皮、白芍、甘草、大黃組成。本方具有清熱瀉火、涼血解毒的功效,主要用於治療肝火熾盛所致的脅痛、口苦、咽干、目赤、頭痛、煩躁等症。
肝火五更泄瀉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1.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2.注意飲食調理,避免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。
3.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4.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肝火五更泄瀉,在中醫臨床上較為常見,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脅肋常痛,痛連小腹,夜多不寐,每至五更,小腹左角一汛、急欲登廁,一瀉而止。脈多弦數或洪大。治療上以清肝瀉火為主,常用方藥有龍膽瀉肝湯、柴胡梔連湯、左金丸、梔連戊己湯等。
肝火五更泄瀉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1.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2.注意飲食調理,避免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。
3.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4.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