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肝黃,病名。三十六黃之一。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五十五:「肝黃者,面色青,四肢拘急,口舌乾燥,言語蹇澀,面目不利,爪甲青色。若背上浮腫,腹脅脹滿者難治。」治以柴胡散、犀角散等方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一:「病人齒黃,目如丹赤,口燥熱渴,氣力虛劣,身體青黃,即是肝黃。」治以土漿方及知母湯等。

肝黃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面色青,四肢拘急,口舌乾燥,言語蹇澀,面目不利,爪甲青色。如果背上浮腫,腹脅脹滿,則病情較為嚴重,治療起來比較困難。

肝黃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柴胡散、犀角散等方。柴胡散由柴胡、黃芩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組成,具有疏肝解郁、清熱利濕的作用。犀角散由犀角、黃連、黃芩、生薑、大棗組成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的作用。

肝黃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飲食調理、情志調節、適當運動等。飲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,多吃新鮮蔬果,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。情志上要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適當運動可以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,有助於預防肝黃。

肝黃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,如果出現了相關症狀,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