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合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肝合膽是指肝和膽的關係。肝膽相連,膽附於肝之短葉間,二者又相互絡屬,故相合為表裡。肝為臟,屬陰;膽為腑,屬陽,故又相合為陰陽。肝氣有助於膽汁的化生,而膽汁的貯藏和排泄靠肝的疏泄功能調節。

肝膽病變常相互影響。如肝氣熱則膽泄口苦;膽火旺盛常與肝火上炎同見;濕熱之邪易同時侵犯肝膽,出現肝膽濕熱證。治療上,平肝的藥物可以瀉膽火,而瀉膽火的藥物可以平肝,也體現了肝膽相合的關係。

《靈樞.本輸》:「肝合膽,膽者中精之府。」

《東醫寶鑒.內景篇》:「肝之餘氣,溢入於膽,聚而成精。」

肝合膽是指肝和膽的關係。肝與膽相連,膽附於肝之短葉間,兩者之間有相互絡屬的經脈,因此被稱為表裡相合的關係。肝屬於臟腑的陰性,而膽則屬於陽性的腑臟,因此也被稱為陰陽相合。肝氣的功能有助於膽汁的生成,而膽汁的貯藏和排泄則依賴於肝臟的疏泄功能調節。

肝和膽的病變常常相互影響。例如,肝氣過熱時可能會導致膽的排泄過多,從而引起口苦的症狀;膽火旺盛常常與肝火上炎同時出現;濕熱之邪容易同時影響肝和膽,出現肝膽濕熱的證候。在治療上,可以使用平肝的藥物來瀉除膽火,也可以使用瀉膽火的藥物來平肝。這種治療方法體現了肝合膽的相合關係。

根據《靈樞.本輸》的記載:「肝合膽,膽者中精之府。」表示膽是中精(中淨化精華)的府所。

而《東醫寶鑒.內景篇》則記載了肝之餘氣溢入膽,聚集形成精的過程。這意味著肝的餘氣會溢出並聚集在膽中,最終形成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