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膽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肝膽鬱證是一種疾病,主要是由於肝膽疏泄失常,造成氣機鬱滯而引起的。臨床上的症狀主要包括胸脅脹滿、脅肋疼痛、口苦、噁心、嘔吐、食慾不振、大便乾結、小便黃赤、舌苔黃膩、脈弦等。

肝膽鬱證的病因主要與肝膽疏泄失常有關。肝臟主要負責疏泄血液,而膽囊則是負責決斷的器官,並且主要負責貯藏魂魄。如果肝膽功能正常,則能夠順暢疏泄氣機,使得人體能夠正常運作。然而,各種因素如情緒不穩、不良飲食習慣、過度勞累等引起的肝膽疏泄失常,就會導致氣機鬱滯,從而形成肝膽鬱證。

針對肝膽鬱證的治療主要是疏肝解鬱、健脾和胃。在中醫中,可以使用逍遙散、柴胡疏肝散、左金丸等中成藥來進行治療。此外,也可以結合針灸、推拿、按摩等中醫外治法來進行治療。

預防肝膽鬱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  2. 飲食清淡,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  3. 適度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,避免過度勞累。

  4. 適量運動,增強體質。

  5. 定期進行體檢,及早發現和治療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