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肝藏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肝藏血:是中醫學的特定名詞,源自於古文獻《素問·調經論》等。指的是肝臟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生理功能。血液在人體內生成後,會貯存於肝臟,根據身體的需要,向全身各個部位輸送血液,維持各個器官的功能運行和全身的活動能力。

《素問·五臟生成》中提到:「因此,人在臥位時,血液回歸於肝臟。肝臟接受血液供應後,可以視覺正常,腳接受血液供應後可以行走,手掌接受血液供應後可以握持物品,手指接受血液供應後可以收攝物體。」古代醫學家王冰在其註釋中解釋道:「肝臟貯藏血液,心臟進行血液的運行,人體動起來時血液會流遍全身,人靜則血液返回肝臟。這是因為肝臟是血液的主要貯藏器官。」

肝藏血是肝臟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,對於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至關重要。肝臟貯藏血液可以確保血液的正常供應,使各個器官能夠正常運作,同時促進新陳代謝,增強身體的免疫力。

肝藏血還能夠調節血液的流動量,保證血液在各個器官之間得到合理的分配,確保器官的運行正常。

此外,肝藏血還能夠促進血液的凝固,預防出血。

因此,肝藏血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重要保證。當肝臟無法有效地貯藏血液時,會出現血虛、失血等症狀。

綜上所述,我們應該非常重視肝臟的養護和保養,保持肝臟的健康狀態對於保護身體健康至關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