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「肝藏血」的解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09-02

名詞介紹


肝藏血是中醫學名詞,出自《素問[1]·調經論》等篇。指肝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生理功能。血液化生後貯藏於肝臟,隨人體活動量需要而向機體外周輸布,維持各臟腑[2]功能及全身筋骨運動。

《素問·五臟生成》中說:「故人卧血歸於肝。肝受血而能視,足受血而能步,掌受血而能握,指受血而能攝。」王冰[3]註:「肝藏血,心行之,人動則血運於諸經,人靜則血歸於肝臟。何者?肝主血海故也。」

肝不藏血,則會出現血虛[4]失血證候。

肝藏血是肝臟的重要生理功能,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基礎。肝藏血,可以保證血液的正常供應,維持各臟腑功能的正常運行,促進新陳代謝,增強機體免疫力。

肝藏血,還可以調節血液的流量,使血液在各個臟腑之間合理分配,保證各個臟腑的正常運行。

肝藏血,還可以促進血液的凝固,防止出血。

肝藏血,是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基礎。肝藏血不足,會導致一系列的疾病[5],如血虛、失血、肝功能異常等。

因此,肝藏血是人體健康的重要保障。我們應該重視肝臟的保養,養肝護肝,才能保持身體健康。

參考資訊


  1. 素問 - A+醫學百科

  2. 脏腑_百度百科

  3. 王冰 - 医学百科

  4. 缺鐵性貧血/「血虛」證候表現近似貧血 中藥養血兼補氣!壓足三里、三陰交助循環|中醫|醫學百科|健脾補氣|健康2.0

  5. 疾病(人类的状态)_百度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