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甘草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甘草法

甘草法又稱甘草湯法,為一種古代下胎毒的方法。這一方法最早見於《肘後備急方》這本古籍中。此法適用於嬰兒初生時,用好甘草切碎後水煎,去渣,再用紗布蘸取藥液拭兒口中,或分次滴於口中,以解胎毒。不論在四季寒暑,無論體虛還是體實,都可以使用此法。

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莖,具有甘味、性平,歸心、肺、脾、胃經。甘草具有清熱解毒、祛痰止咳、緩急止痛、調和諸藥等功效。在臨床上,常用於治療咳嗽、痰多、氣喘、脘腹脹痛、四肢攣急、瘡瘍腫毒等症狀。

甘草法具有以下功效:

  • 清熱解毒:甘草可以清熱解毒,緩解胎毒引起的發熱、口渴、咽痛等症狀。
  • 祛痰止咳:甘草可以祛痰止咳,緩解胎毒引起的咳嗽、痰多等症狀。
  • 緩急止痛:甘草可以緩解腹痛、腹脹等胎毒引起的症狀。
  • 調和諸藥:甘草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吸收和作用。

甘草法使用方便且安全有效,並且沒有毒副作用。然而,需要注意的是,甘草屬於性平的藥物,不宜過量使用以免上火。

以下是甘草法的具體做法:

  1. 取甘草30克,洗淨切碎。
  2. 將甘草放入鍋中,加適量水,煎煮30分鐘。
  3. 取藥液,蘸取於消毒紗布,拭兒口中,或分次滴於口中,使其嚥下。
  4. 每日使用1-2次,連續使用3-5天。

甘草法適用於新生兒胎毒引起的發熱、口渴、咽痛、咳嗽、痰多、腹痛、腹脹等症狀。然而,需要注意的是,甘草屬於性平的藥物,不宜過量使用以免上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