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乾癬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乾癬是一種中醫病名,發生於皮膚乾性癬症之慢性頑固瘙癢病者。根據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五卷記載:「乾癬但有匡郭,皮枯索癢,搔之白屑出是也……其中亦生蟲。」乾癬主要是由於風濕邪氣侵入人體,堵塞了腠理,使得血脈不通,同時因為寒濕與血氣相搏,凝結了肌膚,導致皮膚乾燥、皸裂、搔癢,搔癢則有白屑脫落。乾癬的臨床表現通常是患處皮膚呈現清晰的邊界,肥厚且高於正常皮膚,局部也會乾燥、皸裂、搔癢,搔癢時會有白色鱗屑脫落。

治療乾癬通常以外用藥物為主,常用的藥物包括黃連散、狼毒膏和石硫磺等。外用藥物可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癢。此外,也可以配合服用中藥治療,常用的中藥有當歸、白芍和甘草等,內服中藥可以滋陰補血、潤燥止癢。

預防乾癬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:

  1. 保持皮膚清潔,避免皮膚乾燥和皸裂。
  2. 避免接觸過敏原,例如化學物質和動物皮毛等。
  3. 注意飲食,避免攝取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4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精神刺激。

乾癬是一種慢性頑固性皮膚病,目前尚無根治方法。但是通過積極治療,可以有效控制病情,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