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乾脅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乾脅痛,證名。《醫鈔類編.脅痛門》:「虛盛成損,脅下常有一點痛不止,名乾脅痛。」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十謂乾脅痛為危證,惟宜大補氣血,方用八物湯、補肝散、六味地黃丸等。

乾脅痛是指脅下有一點痛,不因飲食、勞累、情志等因素而加重或減輕,常見於肝腎陰虛、氣血兩虧的患者。

乾脅痛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  1. 脅下疼痛,呈持續性鈍痛或隱痛,可向背部放射。
  2. 伴有乏力、腰膝酸軟、頭暈目眩、耳鳴、口乾咽燥、失眠多夢、大便乾燥、小便清長等症狀。
  3. 舌質淡紅,苔薄白,脈細弱。

乾脅痛的治療以補益肝腎、氣血為主。常用方藥有八物湯、補肝散、六味地黃丸等。

八物湯由熟地、山藥、山茱萸、澤瀉、茯苓、丹參、當歸、川芎組成。具有補益肝腎、養血活血的功效。適用於肝腎陰虛、氣血兩虧所致的乾脅痛。

補肝散由熟地黃、山藥、山茱萸、澤瀉、茯苓、丹參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天冬、麥冬、五味子組成。具有補益肝腎、養血活血、清熱除煩的功效。適用於肝腎陰虛、氣血兩虧、陰虛火旺所致的乾脅痛。

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、山藥、山茱萸、澤瀉、茯苓、丹參組成。具有滋陰補腎、益氣養血的功效。適用於肝腎陰虛、氣血兩虧所致的乾脅痛。

乾脅痛的預防主要是注意勞逸結合、飲食清淡、避免熬夜、保持心情舒暢。如果出現乾脅痛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