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乾陷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乾陷是中醫名詞,指瘡瘍等化膿性感染內陷病證中的一種病情。它常見於頭疽或其他化膿期的癰疽瘡瘍,由於患者氣血雙虧,正氣被邪氣侵犯,難以將膿毒排出體外。乾陷的特點是瘡頂部逐漸變得乾枯、潰爛;膿汁逐漸減少且變得稀薄,顏色暗淡無光;腫塊逐漸平平塌下;患者感到悶脹和微痛,有發燒或惡寒感覺,可能自汗、神疲,脈搏虛數。嚴重時可能出現神識不清、四肢厥冷、脈搏微弱等脫證現象。

根據《瘍科心得集》上卷的記載,乾陷是由於應該化膿的部位局部化膿未透,瘡頂根部滯留暗紫色的毒質,導致乾枯、潰爛的病變。常見於頭疽或其他化膿期的癰疽瘡瘍,因為患者氣血雙虧,正氣不能克服邪氣,導致膿毒難以排出體外。乾陷治療宜以益氣養血、排膿託邪、清心安神的方法為主。方藥選擇可用托里消毒散,並加入牛黃、琥珀進行服用,或使用安宮牛黃丸、紫雪丹進行治療。若出現肢體冰冷、腹瀉、尿頻等症狀,則根據症狀適量增減,可能會使用溫補託邪的方法進行治療,方藥使用神功內託散進行適量調整。

乾陷是一種嚴重的化膿性感染內陷病證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危及生命。因此,如果出現乾陷的症狀,一定要及時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