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乾陷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乾陷,中醫名詞,是指瘡瘍等化膿性感染內陷病證的一種。多見於有頭疽之化膿期或其他癰疽瘡瘍化膿期,因患者氣血雙虧,正不勝邪,難以釀膿托毒外出所致。由於應成膿而局部化膿未透,瘡瘍部根盤紫滯,瘡頂部漸現乾枯、腐爛,膿汁漸少而稀薄,色澤晦暗無光,腫勢漸趨平塌下陷,自覺悶脹疼痛或微痛,發燒或覺惡寒,自汗神疲,脈虛數,甚則熱盛漸致神識不爽,肢厥、脈微,出現脫證。

《瘍科心得集》上卷中記載:“乾陷者,瘡瘍之毒,內陷於里,不易外出也。其證多見於有頭疽之化膿期或其他癰疽瘡瘍化膿期,因患者氣血雙虧,正不勝邪,難以釀膿托毒外出所致。由於應成膿而局部化膿未透,瘡瘍部根盤紫滯,瘡頂部漸現乾枯、腐爛,膿汁漸少而稀薄,色澤晦暗無光,腫勢漸趨平塌下陷,自覺悶脹疼痛或微痛,發燒或覺惡寒,自汗神疲,脈虛數,甚則熱盛漸致神識不爽,肢厥、脈微,出現脫證。”

乾陷的治療,宜補養氣血,托毒透邪,佐以清心安神。方選托里消毒散,另加牛黃、琥珀沖服,或用安宮牛黃丸,或紫雪丹。或證見肢冷、便溏、溲頻等,宜按證加減,或以溫補托里法,方用神功內托散加減。

乾陷是一種嚴重的化膿性感染內陷病證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危及生命。因此,如果出現乾陷的症狀,一定要及时就醫,以免耽误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