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冰壺秋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冰壺秋月
冰壺秋月為中醫眼科病名,記載於《目經大成》卷二,屬「宿翳」範疇。其症見風輪(即黑睛,相當於現代醫學之角膜)上留有翳障,形狀或呈片狀,或為點狀,色澤光白而質地菲薄。此翳時隱時現,外觀雖似輕淺,然治療實屬不易。若翳障遮掩瞳神(瞳孔),患者可感視物昏矇,視野縮窄,然症狀較為輕微。
病因病機
冰壺秋月多因外感風熱毒邪,或肝火上炎,灼傷黑睛;亦可因陰虛火旺,津液耗傷,目失濡養所致。其病理特點為邪退正虛,氣血失和,致使翳障凝結難消。此症與「冰瑕翳」同屬宿翳,然冰瑕翳色白如冰,邊界清晰,而冰壺秋月則更顯隱約浮動,如秋月映水,朦朧不清。
辨證要點
- 翳障特徵:翳薄色淡,似有若無,多位於風輪淺層。
- 視覺影響:輕者無礙視力,重者瞳神受掩,視物昏花。
- 全身辨證:可兼見肝腎陰虛之口乾咽燥,或肝火上炎之目赤煩躁等症。
相關中醫名詞
- 宿翳:指黑睛翳障日久不退,表面光滑,邊界清晰,無紅赤疼痛之症。
- 冰瑕翳:宿翳之一,翳色白而透亮,如冰上瑕疵,較冰壺秋月更為顯著。
此症治療需辨明虛實,或滋陰降火,或清肝退翳,然因翳根深結,療程常需耐心調治。古籍強調「看雖易治,其實不然」,提示臨床不可輕忽其複雜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