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乾疥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乾疥,病名。即馬王堆漢墓帛書《五十二病方》之乾騷(瘙)。《說文》:「疥,瘙也。」《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三作「諸疥瘙」。病因肺經燥氣偏盛所起,證見皮膚粗糙乾枯,瘙癢,搔之有白屑脫落。《五十二病方》乾瘙方用:雄黃、水銀、頭脂塗敷,為歷代醫家治疥所常用。《千金要方》之(艹冂^口^口)茹膏亦此類。治宜內服消風散,外用宜擦潤肌膏。參考疥瘡條。
乾疥,又稱乾騷、乾疥瘡。是一種皮膚病,主要發生在手足、肘膝等部位,皮膚粗糙乾燥,有時伴有瘙癢。
乾疥的病因主要是肺經燥氣偏盛,導致皮膚乾燥、瘙癢。另外,長期接觸乾燥、粗糙的物質,也可能引起乾疥。
乾疥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皮膚粗糙乾燥,有時伴有瘙癢。皮膚表面可見小丘疹、結節,有時伴有脫屑。
乾疥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內服和外用藥物。內服藥物可以使用消風散、潤肌膏等。外用藥物可以使用雄黃、水銀、頭脂等。
乾疥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保持皮膚清潔、避免接觸乾燥、粗糙的物質。另外,平時要注意補充水分,保持皮膚濕潤。
乾疥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。因此,如果出現乾疥的症狀,應該儘早到醫院就診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