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婦女石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婦女石淋
定義與病機
婦女石淋乃中醫病證名,特指女性患者尿中排出沙石,並伴隨排尿疼痛之症候。此病多因肝鬱腎虛所致,肝氣鬱結日久化火,腎陰虧虛復為熱邪所乘,致使水液受熱煎熬而結為砂石,隨尿液排出體外。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有云:「淋而出石,謂之石淋。腎主水,水結則化為石,故腎客沙石。腎為熱所乘則成淋,腎虛則不能製石,故淋而出石。」
臨床表現
患者常見以下症狀:
- 排尿時尿道刺痛或灼熱感
- 尿中可見細如麻豆或大如皂莢核之砂石
- 發作時疼痛劇烈,甚則「燥痛悶絕」
- 砂石排出後疼痛暫緩
- 或伴見尿頻、尿急、尿色深黃等症
病因病機詳析
中醫認為石淋形成與下列因素密切相關:
肝鬱化火
情志不遂導致肝氣鬱結,久則化火,火熱下注膀胱,煎熬尿液而成石。
腎陰虧虛
腎主水液代謝,腎陰不足則虛熱內生,水液受熱蒸灼,雜質沉積結石。
濕熱蘊結
飲食不節,過食肥甘厚味,釀生濕熱,下注膀胱,與尿中雜質膠結成石。
治療原則
治宜標本兼顧,主要治法包括:
疏肝解鬱
開泄鬱火,常用鬱金、山梔等藥疏肝清熱。
滋陰補腎
補益陰血,常用生地黃、知母等滋陰降火。
通淋排石
導氣通淋,常用牛膝、琥珀等藥活血通淋,促進砂石排出。
經典方劑
臨床常用方劑包括:
- 牛膝膏加減:基礎方加鬱金、山梔、生地黃、琥珀等
- 八正散:適用於濕熱偏盛者
- 知柏地黃丸:適用於陰虛火旺者
- 石韋散:專攻下焦濕熱,通淋排石
古籍論述
《諸病源候論》詳述:「細者如麻如豆,大者亦有結如皂莢核狀者。」指出砂石形態大小不一。《丹溪心法》則強調:「淋症雖有五,皆屬於熱。」說明熱邪為石淋重要致病因素。歷代醫家多從肝腎論治,兼顧清熱利濕,形成完整治療體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