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覆杯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覆杯
病證名,屬中醫眼科範疇,指眼瞼腫脹堅硬,形如倒扣之杯的病證。此名形象描繪其外觀特徵,見於《目經大成》卷二記載:「此證目先赤痛多淚,後瞼漸腫硬,如覆一酒杯於眶上者。」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覆杯多因風熱邪毒外襲,或脾胃濕熱內蘊,上攻於目所致。其病機關鍵在於:
- 風熱壅盛:外感風熱之邪,循經上犯眼目,導致氣血壅滯,眼瞼紅腫熱痛。
- 濕熱蒸騰:過食辛辣厚味,脾胃運化失司,濕熱內生,燻蒸清竅,引發瞼腫如杯。
- 氣血瘀阻:若病程遷延,熱毒未清,可致局部氣血瘀結,腫硬難消。
臨床表現
- 初期:眼目赤痛、淚多羞明,伴發熱惡風等表證。
- 中期:眼瞼迅速腫脹,皮色紅赤,觸之堅硬如杯覆,甚者不能開合。
- 後期:若未及時治療,可能化膿潰破,或轉為慢性,反覆發作。
辨證分型
- 風熱上攻型:腫脹驟起,紅赤灼痛,兼見頭痛、發熱、舌紅苔薄黃,脈浮數。
- 脾胃濕熱型:眼瞼腫硬且沉重,分泌物黏稠,伴口苦黏膩、便秘溲赤,舌苔黃膩,脈滑數。
- 血熱瘀滯型:腫硬持久不消,色紫暗,疼痛拒按,舌質暗紅或有瘀斑,脈澀。
治療原則
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為主,依證型輔以疏風、化濕或活血化瘀:
- 內治:
- 風熱者,用銀翹散加減;
- 濕熱者,選清胃散合黃連解毒湯;
- 血瘀者,予桃紅四物湯配合清熱之品。
- 外治:
- 早期可敷金黃散或蒲公英搗爛外敷以清熱消腫;
- 若膿成未潰,可切開排膿,後期以生肌散收口。
古籍記載
《目經大成》強調此證「非尋常赤腫可比」,需辨明寒熱虛實。另《銀海精微》提及「胞腫如桃」,與覆杯相似,然前者偏軟而痛劇,後者硬滿為異。
此證預後多良,然若失治,恐留瘢痕或損及目系,故早期辨治尤為關鍵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