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腹中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腹中痛,證名。見《中藏經.論胃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》。即腹痛。參見該條。
腹中痛,即腹痛。《中藏經》曰:“腹中痛,其脈沉而澀,其色青,其腹脹滿,其小便赤,其大便黑,其舌苔白而滑,其口苦,其心煩,其胸中滿,其脅下痛,其肩背痛,其項強,其目眩,其耳聾,其鼻塞,其頭痛,其身熱,其汗出,其身重,其四肢不收,其皮膚乾燥,其發枯焦,其爪乾裂,其牙齒動搖,其骨節疼痛,其筋脈拘急,其肌肉乾枯,其氣息粗重,其聲音嘶啞,其飲食不進,其睡眠不安,其心神不寧,其精氣衰竭,其人將死。”
腹中痛的病因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,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虛弱,運化失常,水谷不化,聚而成痰,痰濕阻滯中焦,氣機不暢,則腹中作痛。
- 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橫逆犯胃,氣機不暢,則腹中作痛。
- 外感寒邪,侵襲脾胃,寒凝中焦,氣機不暢,則腹中作痛。
- 內生濕熱,蘊結中焦,氣機不暢,則腹中作痛。
- 蟲積腹中,蟲擾腸胃,氣機不暢,則腹中作痛。
腹中痛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腹痛,多位於上腹部或中腹部,疼痛性質多為隱痛、鈍痛或脹痛,可伴有腹脹、噯氣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
- 大便不通,可見大便乾結、排便困難,或大便稀溏、腹瀉。
- 小便不利,可見小便短赤、尿頻、尿急、尿痛等症狀。
- 舌苔白膩,脈沉細。
腹中痛的治療,以調理脾胃、疏肝理氣、化痰散結、清熱利濕、驅蟲等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- 香砂六君子湯:本方由香附、砂仁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人參、陳皮組成,具有健脾和胃、理氣止痛的功效,適用於脾胃虛弱、氣滯不通所致的腹中痛。
- 柴胡疏肝散:本方由柴胡、白芍、枳殼、香附、甘草、大棗組成,具有疏肝理氣、和胃止痛的功效,適用於肝氣鬱結、氣滯不通所致的腹中痛。
- 大棗:本方由半夏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組成,具有燥濕化痰、健脾和胃的功效,適用於脾胃虛弱、痰濕阻滯所致的腹中痛。
- 三仁湯:本方由杏仁、白蔻仁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組成,具有宣肺化痰、理氣止痛的功效,適用於外感寒邪、肺氣失宣、痰凝中焦所致的腹中痛。
- 茵陳蒿湯:本方由茵陳蒿、大黃、梔子、黃芩、木香、甘草組成,具有清熱利濕、退黃止痛的功效,適用於內生濕熱、蘊結中焦所致的腹中痛。
- 烏梅丸:本方由烏梅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大棗、木香、陳皮、半夏、生薑、大黃組成,具有健脾和胃、化痰散結、清熱利濕的功效,適用於脾胃虛弱、痰濕阻滯、濕熱內蘊所致的腹中痛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