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腹中絞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腹中絞痛

證名,指腹部突發劇痛如刀絞,疼痛劇烈難忍,常伴隨腹肌攣急、拘攣,甚則拒按。此證多因氣機阻滯、血脈瘀阻,或寒熱邪氣內結,導致臟腑經絡不通,發為急痛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實邪內結

    • 寒凝氣滯:寒邪直中腹內,或過食生冷,寒性收引,凝滯氣血,經脈拘急,發為絞痛。
    • 熱結腑實:腸胃積熱,燥屎內結,或濕熱蘊結,氣機壅塞,不通則痛。
    • 蟲積擾動:蛔蟲竄擾,阻塞腸道,或鑽竄膽腑,引發陣發性絞痛。
  2. 氣血瘀阻

    • 情志不暢,肝氣鬱結,氣滯血瘀;或跌撲損傷,瘀血內停,阻滯經絡,發為刺痛如絞。
  3. 虛寒內生

    • 素體陽虛,中焦虛寒,氣血失於溫煦,臟腑失養,寒從內生,綿綿作痛,遇寒加劇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實證:痛勢急劇,拒按,伴腹脹、嘔吐、便秘或下利穢臭,舌紅苔黃膩,脈弦緊或滑數。
  • 虛寒證:痛勢綿綿,喜溫喜按,面色蒼白,肢冷畏寒,舌淡苔白,脈沉遲。
  • 蟲積證:痛無定處,時作時止,吐蛔或便蟲,面部可見蟲斑。

相關病證

  1. 傷寒勞復

    • 見於《類證活人書》,指傷寒病後氣血未復,過早房勞,耗傷腎精,陰陽失調,虛熱內擾,引發腹中絞痛,伴腰膝痠軟、盜汗等。
  2. 絞腸痧

    • 見《痧脹玉衡》,屬痧證重症,因暑穢濁邪閉阻中焦,氣機逆亂,症見腹中絞痛如扭轉,欲吐不吐,欲瀉不瀉,面色青紫,脈伏欲絕。
  3. 腸癰(闌尾炎)、石淋(尿路結石)

    • 濕熱瘀毒蘊結,發為腸癰,痛集中右下腹;石淋則因結石阻滯水道,痛引腰腹,小便澀痛。

治法舉要

  • 寒凝氣滯:溫中散寒,行氣止痛,方用良附丸天台烏藥散
  • 熱結腑實:通腑泄熱,方用大承氣湯
  • 蟲積腹痛:安蛔止痛,方用烏梅丸
  • 瘀血內阻:活血化瘀,方用少腹逐瘀湯
  • 虛寒腹痛:溫中補虛,方用小建中湯附子理中湯

此證涉及臟腑急症,宜辨明病因,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