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腹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腹屈

經穴別名。即腹結。見該條。

穴義

腹屈,屈為屈曲,腹為腹部。該穴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由上腹部向下腹部屈曲流注。本穴位於上腹部,上接天樞穴,下接大巨穴,氣血由天樞穴至本穴後,由本穴向下腹部屈曲流注,故名。

定位

在下腹部,當臍中下1寸,距前正中線2寸。

主治

腹痛,腸鳴,泄瀉,痢疾,便秘。

操作

直刺0.5-1寸,可灸。

配伍

配天樞穴、大巨穴治腹痛、腸鳴、泄瀉、痢疾、便秘。

禁忌

孕婦禁用。

穴性

平。

氣血

氣血物質為天樞穴傳來的地部水濕之氣。

運行

向下腹部屈曲流注。

功能

降濁。

主治

主治腹痛,腸鳴,泄瀉,痢疾,便秘。

古籍

《針灸甲乙經》:“腹屈,在臍下一寸,去前正中二寸,直刺一寸。”

《銅人腧穴圖》:“腹屈在臍下一寸,去前正中二寸,直刺一寸。”

《針灸大成》:“腹屈,在臍下一寸,去前正中二寸,直刺一寸。”

《醫宗金鑒》:“腹屈在臍下一寸,去前正中二寸,直刺一寸。”

《針灸學》:“腹屈,別名腹結。在下腹部,當臍中下1寸,距前正中線2寸。直刺0.5-1寸,可灸。主治腹痛,腸鳴,泄瀉,痢疾,便秘。”

現代研究

現代研究發現,腹屈穴有鎮痛、抗炎、抗菌、降血壓、降血糖、促進胃腸蠕動等作用。

臨床應用

臨床上,腹屈穴主要用於治療腹痛、腸鳴、泄瀉、痢疾、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。此外,腹屈穴還可用於治療高血壓、糖尿病等內科疾病。

注意事項

孕婦禁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