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腹皮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腹皮痛

腹皮痛是一種常見的腹部疾病,指腹部淺表皮膚疼痛。它通常由外感風寒、濕熱、食物積滯等原因引起。患者表現為腹部皮膚疼痛,疼痛部位多位於腹部正中,並可伴有腹脹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

診斷與治療

診斷腹皮痛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包括腹部皮膚疼痛、腹脹、噁心、嘔吐等。可以配合腹部X線、腹部超聲等檢查來確定診斷。

腹皮痛主要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。常用藥物有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,並可配合針灸、推拿等治療方法。

預後與預防

腹皮痛的預後一般良好,但如果治療不及時,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引起其他併發症。因此,一旦出現腹皮痛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
在日常生活中,腹皮痛患者應注意以下事項:

  • 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• 維持大便通暢,避免便祕。
  •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•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• 適度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• 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,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疾病。

食療方

以下是幾種常用的食療方:

  1. 白蘿蔔粥:取白蘿蔔500克,洗淨切碎,加水適量煮粥,熟後加入白糖調味食用。這個方子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適用於腹皮痛、腹脹、腹瀉等症。

  2. 生薑紅糖水:取生薑3片,紅糖適量,加水煎煮,代茶飲用。這個方子具有溫中散寒、止痛的功效,適用於腹皮痛、腹脹、腹瀉等症。

  3. 陳皮山楂茶:取陳皮10克,山楂10克,加水煎煮,代茶飲用。這個方子具有消食化積、行氣止痛的功效,適用於腹皮痛、腹脹、腹瀉等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