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腹滿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腹滿,是指腹中有脹滿之感而外無脹急之象而言。本症首見於《素問.刺熱篇》與《六元正紀大論》。《素問.大奇論.玉機真藏論》中的“少腹滿”,《陰陽應象大論》中的“中滿”,《異法方宜論》中的“滿病”,以及《靈樞.邪氣藏府病形》篇中的“腹氣滿”均屬於腹滿的範疇。《傷寒論》、《金匱要略》亦有此症名。《傷寒論》並將腹滿程度較輕者稱為“腹微滿”,腹滿而兼脹者稱為“腹脹滿”,兼痛者稱為“腹滿痛”或“腹滿時痛”,兼腹部板硬者稱為“腹硬滿”。本症與心下痞、胸悶往往同時出現,易於混淆。心下痞主要表現為心下痞塞脹滿不適,病變在心下胃脘部分;胸悶則主要表現為胸部憋悶難受,病變在胸廓部位,而腹滿的病變部位則在胃脘以下的大腹部。單腹脹大、腹中積聚、臍腹絞痛、小腹痛等,在臨床表現中雖可兼有腹滿,但單腹脹大與腹中積聚,腹中可捫及包塊等有形之物;臍腹絞痛、小腹痛則以疼痛為主要特徵。此外,婦女經、帶、胎、產的病變中亦可兼有腹滿症狀。但均不屬本症的討論範疇,謂參閱有關條目。
【常見證候】
寒濕內聚腹滿:腹部滿脹,按之不減,食慾不振,惡心嘔吐,大便泄瀉,或脘腹疼痛,口渴不欲飲,舌苔白膩,脈弦緩。
脾胃虛寒腹滿:腹中滿脹,乍作乍止,乍輕乍重,喜暖喜按或進熱飲、熱食則舒,神疲乏力,納榖呆滯,舌胖淡或有齒痕,苔薄白,脈遲。
濕熱蘊結腹滿:腹滿而脹,脘痞嘔惡,心中煩悶,口渴不欲多飲,時時汗出,大便溏泄,小便短赤,舌紅苔黃膩,脈濡數。
宿食停滯腹滿:腹滿脹痛,噯腐吞酸,或厭聞食臭,或大便泄瀉臭如敗卵,舌苔厚膩,脈沉滑。
實熱內結腹滿:腹滿不減,減不足言,或硬痛,或繞臍疼痛,大便秘結,手足濈然汗出,潮熱譫語,脈沉實,或遲而有力,舌苔黃燥或焦裂起刺。
【鑒別分析】
寒濕內聚腹滿與脾胃虛寒腹滿:前者係寒邪直中入裡,或久居卑濕之地,或進食冷飲不潔之物,內外相合,寒濕侵犯中焦,脾胃升降失調,發為腹滿。後者則由於脾胃素虛,中陽不振,加以過食生冷肥甘,或過用寒涼藥物,以及大病失調,久病失養,致脾胃虛寒,發為腹滿。寒濕內聚腹滿,因寒濕為陰邪,凝滯中焦則腹滿;困阻脾胃,濁陰不降則惡心嘔吐;清陽不升則大便泄瀉;氣機不暢則脘腹疼痛;脾胃不得舒展則食慾不振;口渴不欲飲,舌苔白膩,脈弦緩均為寒濕內聚之徵。脾胃虛寒腹滿,因中虛內寒,非一日可復,故腹滿乍作乍止,乍輕乍重,且得暖得按或進熱飲熱食則舒;中虛則氣血生化不足,故神疲乏力;化源不足則氣無力提挈臟腑,故有內臟下垂;脾虛則不運,胃虛則不納,故納榖呆滯;舌胖淡或有齒痕,苔薄白,脈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