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腹哭鐘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腹哭鐘鳴

**病名:**見《濟陰綱目》。即子啼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三十八:「子啼,腹哭鐘鳴,小兒腹中作聲如鐘鳴,啼哭不止,此為小兒脾胃虛弱,飲食不消,積聚成痰,痰氣上逆,衝擊心肺,故作聲如鐘鳴,啼哭不止也。治法宜用溫中健脾,消食化痰之藥,如神曲、山藥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半夏、甘草等,水煎服。」

介紹

腹哭鐘鳴是一種常見於嬰幼兒的疾病,主要症狀為腹部脹滿和啼哭不止。該病源於小兒脾胃虛弱,飲食不消,導致飲食積聚成痰,痰氣反流上逆,衝擊心肺,所以聽起來像鐘聲一樣,並且導致啼哭不止。

該病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腹部脹滿、啼哭不止,還可能伴有嘔吐、腹瀉、發熱等症狀。

治療該病應以溫中健脾,消食化痰為主。可以選擇使用神曲、山藥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半夏、甘草等藥物,以水煎服用。同時,也可以結合針灸、推拿等治療方式。

預防

  1. 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2.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,定時定量,適量多餐。
  3. 注意保暖,避免腹部受涼。
  4.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
注意事項

  1. 如果出現腹哭鐘鳴的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
  2. 在治療期間,應注意飲食清淡,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3. 遵從醫生的指示使用藥物,不可自行停藥或加減藥量。
  4. 定期複診,以瞭解病情的發展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