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傅山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傅山(1607-1684年),字青竹,後改青主,號公它、嗇廬、石道人、朱衣道人等,山西陽曲人,明末清初著名醫家、文學家。其學術成就橫跨醫學、文學、書畫等領域,尤以中醫婦科著稱,所著《傅青主女科》被視為清代婦科重要典籍。
生平與學術背景
傅山少時攻讀經史,十四歲即中秀才。明亡後隱居不仕,潛心醫道與學術。其醫學思想融合儒道哲學,強調「天人相應」,臨證重視氣血調和與臟腑辨證,尤擅從肝、脾、腎三臟論治婦科疾病。
醫學著作與學術貢獻
- 《傅青主女科》
全書分為帶下、血崩、調經、種子、妊娠、小產、難產、正產、產後等九門,系統論述婦科病機與治法。其辨證特點如下:- 調經:提出「經水出諸腎」理論,創製加味四物湯、溫經攝血湯等方,注重補腎兼調肝脾。
- 帶下病:以五色帶分屬五臟,主張健脾化濕為主,完帶湯為其代表方劑。
- 產後病:強調「產後多虛多瘀」,生化湯加減運用尤具特色。
-
《傅青主男科》與《傅氏幼科》
男科重視氣鬱證治,幼科主張「小兒純陽之體,調理脾胃為先」,反映其整體辨證思維。 - 《醫學手稿》與學術爭議
現存手稿內容與《女科》調經部分高度吻合,佐證其著作真實性。雖有學者疑《女科》節錄自陳士鐸《辨證錄》,然顧炎武1673年序文明確記載傅氏親撰《女科》《小兒科》《男科雜癥》三卷,可證其學術淵源。
臨證特色
- 用藥輕靈:善用當歸、白芍、白朮等藥,劑量精巧,注重藥對配伍。
- 重視情志:提出「婦人多鬱」,疏肝解鬱法貫穿婦科治療。
- 方劑創新:如完帶湯、易黃湯等至今仍為臨床常用方。
傅山醫學理論深植於臨床實踐,其著作語言平實,辨證精詳,方藥簡效,對後世中醫婦科學發展影響深遠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