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傅懶園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傅懶園(1861-1931年),名崇黻,字箟笙,又字本善,浙江紹興人,為近代著名中醫學家與教育家。初習儒業,中舉後曾任教諭,後棄儒從醫,深感中醫傳承之迫切,遂投身中醫教育事業。

醫學成就與學術思想
傅氏臨床擅長內、婦、兒科,學術上尊崇張仲景《傷寒論》,主張以六經辨證體系統攝溫熱病及時病診治。其辨證強調「經絡臟腑相貫通」,認為外感熱病雖屬溫熱範疇,然病機演變仍不離六經傳變規律,臨床常以仲景方為基礎,結合葉天士衛氣營血理論靈活化裁。對於婦科調理,重視衝任二脈與肝腎關係,善用疏肝解鬱、調和氣血之法;兒科則注重脾胃升降,主張「小兒臟腑嬌嫩,攻伐不宜過峻」。

中醫教育貢獻
1916年,傅氏於杭州聯合浙江中醫界人士創辦「浙江專門中醫學校」(後改稱浙江中醫專門學校),親任校長。該校為近代早期中醫高等教育機構之一,課程設置兼重經典與臨床,開設《傷寒論》《金匱要略》等經典課程,並首創解剖學、組織學等現代醫學科目,體現「中西匯通」思想。傅氏親自編撰多部教材,如《眾難學講義》闡釋疑難病機,《運氣學講義》系統整理五運六氣理論,《外科要旨講義》強調「外證內治」原則,皆成為當時重要教學文獻。

著作與學術影響
傅氏醫論以《懶園醫話》(1921年)最為著名,書中辨析仲景方藥運用之精微,如論桂枝湯「非獨治太陽中風,凡營衛不和之證皆可加減」,並對當時醫界「輕經方、重時方」之風提出批判。另《懶園醫案選》載錄其臨證驗案,展現其融會傷寒與溫病學說之特色,如以白虎加人參湯合清營湯治暑溫逆傳心包,反映其「經方為體、時方為用」的治療思路。

傅懶園之學術與教育實踐,對民國初期江浙中醫學派影響深遠,其門人如徐榮齋等繼承發揚其學說,形成以「六經辨證統御外感熱病」為特色的學術流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