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複雜性肛漏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複雜性肛漏
病名
複雜性肛漏為肛漏(肛門漏管)之一種特殊類型,其特徵為外口數量多於二個,且漏管走行彎曲、分支繁複,或管道貫穿肛周多個間隙(如坐骨直腸窩、骨盆直腸間隙等)。相較於單純性肛漏(單一外口、直行管道),此類病情更為纏綿難癒,治療難度亦較高。
中醫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肛漏多因「肛癰」(肛周膿腫)潰後餘毒未清,蘊結氣血,或濕熱下注、正虛邪戀,致膿血敗濁長期流竄,形成管道。複雜性肛漏尤與以下因素相關:
- 濕熱壅盛:過食辛辣厚味,濕熱內生,下注大腸,腐肉成膿,潰後毒邪旁竄,形成多支管道。
- 氣血瘀滯:久病氣滯血瘀,經絡阻塞,膿液不得外透,反沿肌肉間隙浸潤擴散。
- 正氣虧虛:脾肺氣虛或陰虛內熱之體,瘡口癒合無力,邪毒深伏,致漏管迂曲難斂。
臨床表現
- 肛周反覆流膿血,外口多處,按壓周圍可有膿液自他處溢出。
- 管道深且走行複雜,觸診可及索狀硬結或空腔,或跨越肛門左右兩側。
- 伴肛門潮濕瘙癢、局部腫痛,或低熱、乏力等全身症狀。
中醫辨證論治
複雜性肛漏需辨明虛實與濕熱瘀滯之偏重,常見證型與治法如下:
-
濕熱下注證
- 主症:膿液稠黃臭穢,肛門灼痛,舌紅苔黃膩。
- 治法:清熱解毒、利濕排膿。
- 方藥:黃連解毒湯合萆薢滲濕湯加減,常用黃連、黃柏、萆薢、薏苡仁等。
-
氣血瘀滯證
- 主症:漏管硬結明顯,膿液晦暗,刺痛拒按,舌紫暗。
- 治法:活血化瘀、托毒生肌。
- 方藥:托裡消毒散加減,選用當歸、赤芍、皂角刺、穿山甲(現多以代用品替代)等。
-
陰虛邪戀證
- 主症:膿液清稀,瘡口晦暗,潮熱盜汗,舌紅少苔。
- 治法:養陰清熱、托裡透膿。
- 方藥:青蒿鱉甲湯合透膿散加減,如鱉甲、青蒿、黃芪、當歸等。
外治法
中醫強調內外合治,外治可配合:
- 熏洗法:以苦參湯、五倍子湯煎湯熏洗,清熱燥濕、收斂瘡口。
- 掛線療法:傳統結紮術,利用藥線或橡皮筋緩慢切割管道,兼具引流與癒合之效,尤適用於高位複雜性肛漏。
- 藥捻引流:以丹劑藥捻插入管道,化腐生新,促進膿液排出。
預後與調護
此病病程長,易復發,需堅持治療,並配合飲食清淡、調暢情志。然因病情複雜,部分案例需結合現代醫學手術處理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