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複位手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複位手法

複位手法(Reduction)是中醫正骨手法之一,又稱為上骱手法。指利用手的技巧將脫臼的骨頭或關節恢復到其正確的位置。這種方法常用於治療各種關節脫位,例如肩脫位、肘脫位、髖脫位等病例。複位手法具有操作簡便、療效確切等優點,但對於一些嚴重的脫位病例,單純使用複位手法可能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,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治療方法。

具體的複位手法操作方法如下:

  1. 將患者置於坐位或仰臥位,醫生站在患者的一側,用一隻手固定患者受傷的肢體,在另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脫位的關節,向相反的方向用力,使關節復位。

  2. 復位後,醫生應輕輕按摩關節,並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關節活動,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恢復關節功能。

使用複位手法是一種簡單易行、療效確切的治療關節脫位的有效方法。但在使用複位手法時,應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複位手法應由專業醫生進行操作,以避免意外發生。

  2. 在進行複位手法之前,應先進行局部麻醉,以減輕患者的疼痛。

  3. 進行複位手法時,應細心且有力地進行,以避免造成關節損傷。

  4. 在進行複位手法後,應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關節活動,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恢復關節功能。

複位手法是一種簡單易行、療效確切的治療關節脫位的有效方法。但在使用複位手法時,應注意以上幾點,以避免發生意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