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複合手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複合手法

複合手法為中醫推拿技法之一,指將兩種或以上基礎手法結合運用,針對特定穴位或部位進行綜合性操作,以達到協同治療效果。此類手法強調手法間的連貫性與互補性,常應用於複雜病症或需多層次調理的部位,其作用較單一手法更為全面。

常見複合手法舉例

  1. 總收法
    結合推、拿、揉等手法,常用於肩頸及背部。操作時以拇指按揉風池穴,同時以掌根推按肩井穴,可疏通經絡、緩解肌肉僵硬,尤適用於風寒濕邪所致的肩背痠痛。
  2. 寬喉法
    以一指禪推法配合拿法,施於人迎穴(喉結旁開1.5寸)及天突穴。手法需輕柔滲透,能宣肺利咽、行氣開音,主治喉痹、失音或氣機不暢之胸悶。
  3. 揉捏法
    揉法與捏法並用,常見於四肢肌肉豐厚處。如於足三里穴施行,先以拇指揉按穴位,再沿胃經循行方向捏拿肌肉,可健脾和胃、舒筋活絡。

理論基礎

複合手法遵循中醫「整體調治」原則,透過手法組合增強經絡氣血調節。如《醫宗金鑑·正骨心法》提及:「手法雖多,合而用之,其效乃彰。」例如結合振顫法與摩法,可同時激發經氣(振顫)與溫煦局部(摩法),適用於寒凝血瘀之證。

臨床應用特點

  • 辨證施術:依病症寒熱虛實選擇手法組合。如虛證宜輕柔複合手法(揉按配合摩腹),實證可加強手法力度(推按結合點壓)。
  • 經絡導引:複合手法常依經絡走向設計,如膀胱經背部操作時,先滾法鬆解肌層,再以肘推循經導氣。

此類手法體現中醫「動靜結合」「剛柔相濟」的治療思想,需嚴格掌握基礎手法要領,方能靈活組合運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