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附牙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附牙癰,病名。見《證治準繩.外科》卷三。即牙癰之別名。詳見牙癰條。
附牙癰,即牙癰之別名。《證治準繩.外科》卷三曰:“附牙癰,牙根上生癰也。其狀如牙癰,但不痛,而腫大,不出膿,不易消散,久則成瘺。”
附牙癰的病因,多因外感風寒濕熱之邪,侵襲牙齦,或因牙齒損傷,導致牙齦發炎,化膿成癰。其發病部位,多在牙根部位。臨床表現,主要為牙齦紅腫疼痛,並可出現牙齦潰爛,流膿血,口臭等症狀。
附牙癰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為主。可用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板藍根等清熱解毒之藥,或用黃連、黃芩、大黃等瀉火解毒之藥,或用白花蛇舌草、半枝蓮、玄參等清熱涼血之藥,或用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夏枯草等消腫散結之藥,或用金錢草、魚腥草、土茯苓等利尿排膿之藥,或用穿山甲、海螵蛸、三七等化腐生肌之藥,或用蜂蜜、甘草等調和諸藥之藥。
附牙癰的預防,應注意口腔衛生,保持口腔清潔,飯後漱口,早晚刷牙,定期進行口腔檢查,發現問題及時治療。此外,還應注意避免受涼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,不熬夜,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