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瀕湖脈學白話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《瀕湖脈學白話解》乃北京中醫學院中醫系據明代李時珍《瀕湖脈學》所編纂之脈學入門著作。此書將李氏原典之七言訣與四言訣重新編次,分為概論與各論兩大範疇,並依內容脈絡劃分段落、增擬標題,以白話語譯輔以註解,使初學者得以窺探脈學堂奧。

李時珍《瀕湖脈學》集歷代脈法精要,所述二十七脈(浮、沉、遲、數、滑、澀等)各具體象,如「浮脈惟從肉上行,如循榆莢似毛輕」生動描摹脈位淺表之特徵。白話解本不僅保留此類精闢譬喻,更透過現代語彙闡釋「舉之有餘,按之不足」等脈象術語,例如將「浮脈主表」解為「反映外邪侵襲體表之證候」,並補充風寒表證常見浮緊脈、風熱表證多見浮數脈等臨床辨證要點。

編者刪削原書中部分與現代臨床脫節之論述,如某些過度附會五行生剋的脈理推演,並於註解中標明刪改緣由。對於爭議性脈象如「革脈」,除譯釋「如按鼓皮」之傳統描述外,更比對《脈經》「弦而芤」之說,辨析其與牢脈之異同。

書中特別凸顯脈象鑑別體系,如沉脈與伏脈皆主裡證,然「沉行筋骨,如水投石」強調重按始得,而伏脈「推筋著骨,始得其形」則須極重按至骨方顯。此類對照分析,佐以常見病機(如伏脈多見於厥證、痛極),深化讀者對「脈證合參」之理解。

該書1973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刊行,其編排兼顧傳統脈學系統性與現代教學需求,如將「四言訣」所述脈象形成機理(「脈乃血派,氣血之先」)置於概論,再於各論詳析單一脈象,符合「由理入法」之認知規律。書中更融入編者臨床經驗,如注解滑脈時,除說明痰飲、食滯等典型主病外,亦指出孕婦見滑脈乃氣血充盛之生理現象,體現中醫「常變觀」思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