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腑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腑證是中醫學中用來描述疾病的一種方法,是指由於臟腑功能失調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。腑證的名稱多以臟腑的名稱命名,如心腑證、肝腑證等。

腑證的形成原因是由於臟腑功能失調,導致臟腑之間的相互協調失衡,從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狀。例如,心腑證是由於心臟功能失調,導致心氣不足,心血運行不暢,從而引起心悸、胸悶、氣短等症狀。

腑證的診斷主要依據患者的症狀表現,並結合其他檢查手段,如心電圖、超聲心動圖等,來確定診斷。

腑證的治療主要以調理臟腑功能為主,可以通過藥物、針灸、推拿等方法進行治療。

以下是《傷寒論》中關於腑證的記載:

  • 太陽病見有小腹脹、小便不利,是水蓄於膀胱。
  • 陽明病有腹痛、大便秘結,是熱結於胃與大腸。
  • 少陽病常經證、府證混見,但目眩、口苦、胸滿、嘔吐、寒熱往來是熱鬱於膽的證候表現。

腑證是中醫學中用來描述疾病的一種方法,是臨床上診斷和治療疾病的重要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