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腑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腑輸
在中醫理論中,腑輸是指與六腑相關的特定腧穴,主要分佈於六腑所屬的陽經之上。這些腧穴在臨床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,能夠調節六腑功能,疏通經絡氣血,從而達到治療腑病的目的。
腑輸的定義與分類
- 六腑所屬陽經的俞穴
根據《靈樞·刺節真邪》記載:「刺腑輸,去腑病,何輸使然?」指出腑輸是針刺治療腑病的關鍵穴位。此處的「腑輸」主要指六腑(膽、胃、小腸、大腸、膀胱、三焦)所對應的陽經(足少陽膽經、足陽明胃經、手太陽小腸經、手陽明大腸經、足太陽膀胱經、手少陽三焦經)上的特定俞穴。 -
六腑陽經的井、滎、輸、原、經、合穴
《素問·氣穴論》提到:「府俞七十二穴。」此處的「府俞」泛指六腑陽經的特定穴組,包括每條陽經的井、滎、輸、原、經、合六類穴位。六條陽經共三十六穴,左右對稱,合計七十二穴。這些穴位分別對應不同的生理功能與治療作用:- 井穴:主瀉熱、開竅醒神。
- 滎穴:主治熱病。
- 輸穴:主體重節痛,調節經氣輸注。
- 原穴:調節臟腑原氣,治療本經虛實證。
- 經穴:主喘咳寒熱,調節經氣運行。
- 合穴:主治六腑病證,調和氣血。
腑輸的臨床意義
腑輸穴位的應用,體現了中醫「經絡所過,主治所及」的治療原則。通過針刺或艾灸這些穴位,可調節六腑功能,改善氣血運行,從而治療相應的腑病。例如:
- 胃經的合穴足三里:調理脾胃,治療胃痛、腹脹。
- 膀胱經的輸穴束骨:舒筋活絡,治療腰背痛。
- 膽經的原穴丘墟:疏肝利膽,治療脅痛。
腑輸與臟輸的區別
腑輸與臟輸(五臟所屬陰經的腧穴)相對,體現了中醫「陰陽相配」的理論。腑輸多位於陽經,主治六腑實證、熱證;而臟輸多位於陰經,主治五臟虛證、寒證。兩者相互配合,可全面調節臟腑功能。
總之,腑輸是中醫針灸治療腑病的重要穴位群,其理論與應用深植於經絡學說,並在臨床實踐中發揮關鍵作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