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俯按山源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俯按山源
俯按山源為中醫導引養生功法之一,其名源於鼻部在經絡學說中的特殊地位。「山源」即指鼻中隔,亦稱「鼻下山源」,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人體氣機升降出入之門戶,與臟腑經絡密切相關。《聖濟總錄》記載:「鼻下山源,是一身之武津,真邪之府,守真者所以遏萬邪。」強調鼻部為正氣與外邪交爭之要衝,調理此處可固護真氣,驅避病邪。
操作方法
以食指與中指指端輕探入兩側鼻孔,挾持鼻中隔,施以柔和揉捏之勁,力度需均勻緩和,使局部氣血流通。隨後叩齒數次,以激發腎氣(中醫認為「齒為骨之餘」,叩齒可補益腎精),再以掌心輕按鼻部片刻,助氣機沉降。此法結合了經絡刺激與氣機調節,體現中醫「形神共調」之原則。
作用機理
- 寧心安神:鼻為「肺之竅」,而肺主氣、司呼吸,與心氣相通。透過按揉鼻中隔,可調節肺氣宣降,間接安定心神,緩解焦慮。
- 醒腦開竅:鼻周分佈多條經脈,如手陽明大腸經、足陽明胃經皆循行於此。刺激鼻部能疏通陽明經氣,清利頭目,改善頭暈、倦怠。
- 治療鼻疾:直接作用於鼻竅,可宣通鼻塞、緩解鼻癢流涕,對鼻淵(鼻竇炎)、鼻鼽(過敏性鼻炎)等症有輔助效果。
理論延伸
中醫認為,鼻中隔內應「祖竅」(上丹田所在),為元神出入之徑。明代醫家張景岳《類經》提及:「鼻為命門之庭」,透過導引鼻部,可調和先天之氣(腎)與後天之氣(脾肺),達到「扶正祛邪」之效。此外,叩齒動作暗合「金水相生」(肺腎互滋)之理,強化了功法之整體調節作用。
此功法簡便易行,融入中醫「治未病」思想,通過日常導引以維繫氣血平和,體現「以通為用」的傳統養生智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