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浮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浮虛

浮虛是一種病狀名稱,指的是輕微的浮腫症狀,按壓後可恢復正常。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中提到了陽明這個經脈的氣虛衰弱會引起浮虛。

浮虛的病因主要與陽明經氣虛有關。當陽明經的氣虛狀態影響到水液的運行時,水液就會停滯在體表,進而形成浮腫。此外,脾胃虛弱、運化失常也可能導致水濕積聚,引起浮腫。

浮虛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• 輕微的浮腫,按壓後可恢復。
  • 四肢無力,倦怠乏力。
  • 食慾不振,大便溏薄。
  • 舌苔淡白,脈搏細弱。

治療浮虛的方法主要是通過補益陽明經的氣血,可使用四君子湯、六君子湯等方劑治療。此外,也可以配合針灸、推拿等物理治療方法。

預防浮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:

  •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注意休息和工作的平衡。
  • 飲食要清淡,避免過食、暴飲暴食。
  • 適量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•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

浮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