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浮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浮刺,針灸學術語。系十二節刺法之一。適用於因寒邪而致的肌肉攣急等病證。其方法是在患部鄰近處斜刺,進針淺而上浮。《靈樞.官針》:「浮刺者,傍入而浮之,以治肌急而寒者也。」

浮刺,是針灸臨床常用的一種針刺手法。其特點是針刺深度淺,進針角度斜,針刺方向向上。浮刺主要用於治療因寒邪侵襲而引起的肌肉攣急、關節疼痛等病證。

浮刺的操作方法是:患者取仰臥位,術者在患側肩部取穴,以三棱針點刺皮膚,使出血,然後將毫針斜刺入皮下,針尖向上,針刺深度以不超過0.5寸為宜。留針時間一般為15-30分鐘。

浮刺具有疏通經絡、活血化瘀、散寒止痛的功效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肩周炎、頸椎病、腰椎間盤突出症、坐骨神經痛等病證。

浮刺的注意事項是:

1.浮刺的針刺深度不宜過深,以免損傷肌肉和血管。

2.浮刺的針刺角度不宜過大,以免損傷神經。

3.浮刺的針刺方向應向上,以利於針刺的疏通經絡、活血化瘀、散寒止痛的功效。

4.浮刺的留針時間不宜過長,以免引起患者不適。

5.浮刺後,患者應注意休息,避免劇烈運動。

浮刺是一種簡單易行的針刺手法,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。但在臨床應用時,仍需注意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,以免發生意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