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浮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浮痹

浮痹是一種風寒濕邪侵害肌膚淺表部位所致的痹證。風寒濕邪往往性質輕揚,容易侵犯肌表,所以當感受到風寒濕邪時,或因外感風寒濕邪後內生濕熱,或因脾虛濕盛,或因肝鬱化火,都有可能導致風寒濕邪侵襲肌膚淺表部位,阻遏經絡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經脈痹阻,引發浮痹。

浮痹主要表現為肌膚麻木、疼痛、屈伸不利,可能伴隨頭痛、發熱、惡寒、無汗、口渴、尿黃、舌苔白膩等症狀。

診斷浮痹,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病史、體徵以及相關輔助檢查進行綜合判斷。

治療浮痹主要以祛風散寒、通絡止痛為主。可選用桂枝湯、麻黃附子細辛湯、羌活勝濕湯等方劑。如果有頭痛、發熱、惡寒、無汗等症狀,可以加用銀翹散、桑菊飲等方劑;如果有口渴、尿黃、舌苔白膩等症狀,可以加用五苓散、清暑益氣湯等方劑。

預防浮痹的方法包括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2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3. 飲食清淡,避免生冷油膩食物。
  4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戒菸限酒。
  5. 積極治療慢性疾病,避免久病傷身。

浮痹是一種常見的痹證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,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。因此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