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服餌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服餌
服餌為古代養生術語,泛指通過服食特定藥物或丹餌以調養身心、延年益壽的養生方法。其概念源自道家煉丹術與中醫藥學的結合,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唐宋時期,常見於追求長生或調理疾病的養生實踐中。
服餌的內涵與形式
- 服金餌丹:
服餌的核心內容之一為「服金餌丹」,即服食以金石礦物(如金、銀、硃砂、雲母等)煉製的丹藥。此類丹藥被認為具「不朽」之性,可助人體固本培元,如《抱朴子內篇》記載:「金液丹華,服之昇天。」然金石之品性烈,需嚴格配伍與煉製,後世醫家亦對其毒性有所警醒。 - 草木藥餌:
除金石外,服餌亦包含服食草木類藥材,如黃精、茯苓、人參等補益之品。此類藥餌性較平和,多用以滋養氣血、調和臟腑,如《神農本草經》將上品藥列為「輕身延年」之選,反映服餌與藥食同源的密切關係。 - 時令與配伍:
中醫強調「天人相應」,服餌須順應四時節氣。如春季宜服升散之品(如菊花),冬季則以溫補為主(如肉桂)。另需依體質辨證配伍,如氣虛者用黃耆,陰虛者選麥冬,以達「補虛瀉實」之效。
服餌與道家養生的淵源
服餌與道家修煉密切相關,尤其內丹學派視服食為「外丹」功夫,與吐納、導引並列為養生三要。《黃庭經》云:「服食玄氣可長生」,認為餌藥可輔助煉精化氣。然唐宋後,因金石丹藥之弊,醫家漸轉向草木調養,如孫思邈《千金要方》載有多首平和藥餌方。
文獻記載與演變
《魏書·裴白藏傳》提及「服餌寡術」,反映當時士人對服餌養生的重視與實踐困境。歷代醫籍如《本草綱目》亦收錄諸多餌藥方,但強調「中病即止」,避免過服傷正。後世漸將「服餌」與「服食」混用,廣義上涵蓋一切以藥物調補之行為。
服餌作為中醫傳統養生法,體現古人對自然藥物與人體調和的探索,其理論基礎仍影響現代中藥學與食療文化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