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拂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拂法

定義與源流
拂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最早記載於明代醫家龔居中《紅爐點雪·卻病延年一十六句之術》。其操作特點在於以手指伸直,輕柔而快速地掠過治療部位之肌膚,狀如拂拭塵埃,故名「拂法」。此手法屬「摩擦類」推拿技術,強調力道輕靈、節奏明快,多用於體表淺層組織之調理。

操作要領

  1. 姿勢:施術者五指自然伸展,指間微鬆,以指腹或掌面輕觸皮膚。
  2. 運勁:運用腕關節之靈活擺動,帶動手指作橫向或縱向之快速往返摩擦,力度需均勻綿長,如春風拂柳。
  3. 頻率:動作連貫,每分鐘約120至160次,以產生溫熱感為度。
  4. 方向:常順應經絡走向或肌紋方向操作,如背部膀胱經或腹部任脈。

作用機理

  1. 行氣活血:輕柔摩擦可刺激皮部衛氣,促進局部氣血運行,改善「氣滯血瘀」之證。
  2. 疏經通絡:透過對經皮部之刺激,間接調和經脈氣機,尤擅緩解淺表絡脈之鬱滯。
  3. 安神解鬱:輕快手法能鬆解肌膚緊張,適用於情志不暢所致之「肝鬱氣結」,輔助調暢情志。

臨床應用

  1. 外感表證:配合開天門等手法,拂頭額及項背以疏風解表。
  2. 皮痹麻木:針對局部皮膚感覺遲鈍,以拂法激發衛陽之氣。
  3. 美容養顏:運用於面部可促進氣血上榮,改善面色晦暗,古稱「駐顏」之法。

與其他手法之區別

  • 較之摩法:拂法力度更輕、速度更快,作用層次偏重皮部;摩法則強調緩慢沉穩的環形摩擦。
  • 較之推法:拂法不帶明顯推力,僅作表淺接觸;推法則需沿經絡深透推動。

典籍佐證
清代《醫宗金鑒·正骨心法要旨》提及:「輕拂皮腠,令氣血活」,說明其調氣作用;另《小兒推拿廣意》載「拂耳法」以鎮驚安神,可見其應用之廣。此手法雖屬輕柔,然「四兩撥千斤」之效,正體現中醫「輕可去實」的治療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