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扶正祛邪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扶正祛邪是中醫治療學術語,指一種治療原則。扶正是扶助正氣,增強機體抗病能力;祛邪是祛除病邪,使邪至正安。扶正與祛邪相輔相成,都是為了達到除病固本的目的。臨床運用時,可根據正邪盛衰具體情況而採取扶正祛邪、祛邪扶正、攻補兼施等法。
扶正祛邪是針對正虛邪實,以正虛為主的病證,採用扶正為主,除邪為輔的治則。扶正祛邪的理論依據是《黃帝內經》中“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”的論述。扶正祛邪的方法包括:
- 扶正法:扶助正氣,增強機體抗病能力。常用的扶正方法有:益氣法、補血法、滋陰法、扶陽法等。
- 祛邪法:祛除病邪,使邪至正安。常用的祛邪方法有:汗法、吐法、下法、和法、溫法、清法等。
扶正祛邪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原則,在臨床上應用廣泛。在治療疾病時,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辨證施治,採取扶正祛邪、祛邪扶正、攻補兼施等方法,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。
以下是《黃帝內經》中關於扶正祛邪的論述:
- “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”
- “正氣存內,邪不可入”
- “正氣存內,邪不可勝”
- “正氣存內,病安從來”
- “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,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”
- “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,虛則補之,實則瀉之”
- “虛則補之,實則瀉之,因其形而治之,以其道而治之”
- “虛者補之,實者瀉之,熱者寒之,寒者溫之,輕者重之,重者輕之,急者緩之,緩者急之”
- “虛則補之,實則瀉之,熱則寒之,寒則溫之,輕則重之,重則輕之,急則緩之,緩則急之,以其道而治之”
扶正祛邪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原則,在臨床上應用廣泛。在治療疾病時,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辨證施治,採取扶正祛邪、祛邪扶正、攻補兼施等方法,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