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扶承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扶承穴

扶承,為經穴別名,即「承扶穴」,屬足太陽膀胱經。此穴位於人體下肢後側,為膀胱經氣血輸注之要處,主治腰腿疾患,亦與經絡氣血運行密切相關。

定位與取穴

扶承(承扶)穴位於大腿後側,臀下橫紋中點處。取穴時,可令患者俯臥,於臀溝中央凹陷處定位。

經絡歸屬與特性

扶承穴屬足太陽膀胱經,為該經氣血匯聚之處。膀胱經循行於人體背部及下肢後側,主司水液代謝,並與腎經相表裏,故扶承穴亦間接影響腎氣之調節。

主治功能

  1. 局部病症:主理臀部及大腿後側疼痛、麻木,如坐骨神經痛、股臀肌勞損等。
  2. 腰骶疾患:配合他穴可緩解腰痛、骶髂關節不適,因膀胱經貫穿腰背,此穴能疏調經氣。
  3. 下肢痿痹:針對下肢無力、痿軟,或風寒濕邪侵襲所致之痹證,具疏通經絡之效。

刺灸方法

  • 針刺:直刺1.5~2.5寸,局部酸脹感可向下肢放射。
  • 艾灸:可施以艾炷灸或溫針灸,助陽散寒,適用於寒濕痹痛。

配伍應用

  • 環跳委中,加強疏通下肢經絡,治坐骨神經痛。
  • 腎俞大腸俞,調理腰骶氣血,緩解慢性腰痛。

穴名涵義

「扶」有扶持、助益之意,「承」為承受、承載。此穴居下肢承重之處,能扶助氣血運行,承托腰臀之力,故名「扶承」。

此穴在臨床應用上,主要針對下肢及腰骶部氣血瘀滯,透過針灸或推拿,可達通經活絡、緩解痹痛之效。